選擇大華 商機無限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介紹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現代教育指導思想

向下

介紹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現代教育指導思想  Empty 介紹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現代教育指導思想

發表  ll 周二 7月 13, 2010 7:40 am


【百度知道】請介紹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現代教育指導思想相關內容http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166085483.html
【提問】 1980年代後期,江蘇教育研究學者張俊傑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改革實驗,認為在教學過程中,學生在教師指引下,始終處於認識和實踐主體地位,才能實現“充分發掘培養人自身潛在能力”的教育目標。所以素質教育的關鍵,在於發揮教師嚮導服務作用,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,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。請介紹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現代教育指導思想相關內容。
【回答】* 1980年代後期江蘇教育研究學者張俊傑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改革實驗,確立了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新教育指導思想,在國內最早的主體教育實驗中首創“嚮導教學法” ,提倡學生“自理、自立、自治”和“充分發掘學生潛在能力”,培養青少年自主學習批判繼承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。
新教育指導思想與杜威的“學生中心”論不同,與凱洛夫解釋的“教師的話對學生就是法律”的“教師主導”論完全相悖。然而至今大陸仍然信奉1930年代蘇共文件炮製的“教師主導”論,1950年代凱洛夫的教育學輸入中國後,又在“教師主導”之前拼湊了一個“學生主體”的東西。實則前者是賣狗肉後者是掛羊頭罷了,半個多世紀的我國大一統的學校教育,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填鴨式的灌輸而已!
“把學生和教師均看作是獨立、平等、自由的教育主體,主體間平等的、充滿愛心的交往”這句話是正確的。世界是多元的,教學活動中的人也是多元的。教學活動中,主要有三個方面,學生、教師,還有教材。教材是教學的工具,可以是書本,也可以是社會實踐或者實驗,二者不能分離。學生和教師,都是運用教學工具的主體,目標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。
學生素質,無論體力或智力素質(包括心理和品德),都只能經由學生內在的生髮和養成,外在的環境和工具都不過是素質生長的條件,因而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積極主動性,此即學生主體論。
然而,比之學生教師應該是學習的過來人,教師先知對學習過程輕車熟路,可以在學生主動探索學習中,積極提供嚮導服務。比如游覽名勝,遊客當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,選擇景點和路線,也需要嚮導介紹風景和保障安全,在旅游過程中避免損失和誤區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嚮導服務,這是需要的和可能的提高學習效率的措施,此即教師嚮導論。
教師主導論與學生主體論是相互對立的,我國1950年代分別從德國和蘇聯搬來,把兩個對立的概念湊在一起作為教育原則。實際上,在傳統灌輸式教育過程中,正如應試教育取代素質教育一樣,教師主導作用完全掩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。凱洛夫的教育學成為權威,於是教育研究學者頗費心機,設計出“師生雙主體論”、“教師、學生、教材三主體論”、“主客體互換論”云云,都是自圓其說,試圖維護權威的一貫正確。
師生關係的認識是教育學指導思想的發展,固然有一個漸進的認識深化過程,我們不能苛求於古聖和前賢。但是,在解決教育發展問題時,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思考,尋找教育問題存在之癥結,探索解決教育問題的途徑,修正和揚棄曾經權威的理論,而不應抱殘守缺自圓其說。在討論問題時,首先要明確概念的界定,然後要從教學過程的實際需要出發,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觀念,這樣才有可能促成教育學的發展。
主體性教育理論是現代教育思想,但是,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不能叫做“學生為中心”,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是合作關係,相互是平等的友好的尊重的。然而,先知和後知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不同,學生要積極主動學習、批判地繼承和探索,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地盲目亂幹,也不能如原始初創那樣摸索一萬年,必須有先知的老師來提供嚮導服務,以減少或避免後知在學習過程不必要的延誤和損失。
所以說,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嚮導”是現代教育指導思想,嚮導教學法實驗證明了嚮導教育思想的可行性,合理闡釋了主體教育實驗中師生的正確關係。雖然學閥仍然不願意改弦更張接受新教育理念,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卻必然成為21世紀一切教育方法改革的靈魂,師生關係的正確認識是教育學指導思想的深化發展。
1、師生關係的正確認識是教育學指導思想的深化發展http://www.peoplexz.com/4980/27911/20090306130530.htm
2、嚮導教學法初探http://bbs.gmw.cn/dispbbs.asp?BoardID=5&ID=11368
3、在第11屆世界比較教育學術大會上的學術交流發言http://kjfp.blog.sohu.com/rss

ll
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09-11-09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